时间: 2024-05-20 18:51:49 | 作者: 乐鱼体育集锦
图为:孝感40万锭、3000头气流纺、1000台织机、500台服装设备的纺织工业园鸟瞰图。
他,与纺织有着不解之缘。大学学的是纺织,毕业后又一直在大型棉纺企业摸爬滚打,斗转星移31年,他对纺织人的酸甜苦辣感触尤深。
他,是一位国企改制的成功探索者。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企高管到改制后的优秀民营企业家,他把青春和智慧献给了毕生钟爱的纺织事业,通过一次次大刀阔斧的改革,让一个全省特困企业重焕勃勃生机,实现了向“全国棉纺行业50强”的华美转身。
他,视质量如生命,以市场为导向,把科学技术创新当“法宝”,依靠创新团队不断研发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变“孝棉制造”为“孝棉创造”,不断夯实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孝棉产品名扬海内外。
他,还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时刻把员工利益放在心上,忠实履行人民代表的神圣使命,一次次议政建言,为百姓住房、教育、就业等切身利益鼓与呼。
他,就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孝棉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孙应安。
2012年,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市场形势,孙应安率领的孝棉团队逆势而进,交上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2012年实现出售的收益20亿元,上缴税金7000多万元,实现了全年保生产、保稳定、保税收、保业绩、保贡献。孝棉集团力争2013年实现出售的收益翻一番,到2015年,产业链企业出售的收益突破百亿元大关。
现年50岁的孙应安,是土生土长的孝感人。1982年,他从武汉纺织大学纺织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就直接分到了当时急需技术人才的孝棉集团前身原国有孝感市纺织总厂。从技术员、技术科科长、副厂长,他一步一个脚印,一直做到了孝棉集团公司总经理、孝感市纺织工业公司经理、党委书记。1993年,他被聘为纺织工程高级工程师。
由于国有体制、机制的痼疾,孝棉自1994年起连续6年亏损,亏损额最高时达6000多万元,被列为全省54家“特困企业”。危急时刻,孝感市委、市政府经反复考虑,于2000年决定将孝棉集团“整体转民”,以1.18亿元出售给原法人代表孙应安,同时各种债务和职工安置费用都由他个人承担,这在当时的湖北纺织界尚属第一家。
38岁的孙应安,一下子被推到了国企改制的峰口浪尖。顶着重重压力,孙应安迎难而上,以项目发展为平台,以科学技术创新、技改扩能为动力,一年一个新项目,一年一步大跨越,打出了一连串漂亮的“组合拳”
先后投入近8亿元,完成了对老厂3万锭普梳和2.5万锭精梳的改造,新增了3.5万锭精梳生产规模;先后引进具有当今国际最先进的清梳联、自动络筒机、精梳机、全自动气流纺纱机等装备;在孝感市高新区兴建了三个现代化的纺纱厂;更新改造了服装生产线,完成了被列入国家重点项目“双高一优”的高支高密宽幅面料等项目;跨地区收购并更新改造了襄阳6万锭棉纱厂。
13年来,面对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区域战略转移和全球金融危机等很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孙应安率领孝棉管理团队抢抓机遇,逆境奋发,不断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与升级换代步伐,极大的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改制前,孝棉只有7万锭、200台老旧织机,年销售不足亿元,纳税不到300万元,出口不到20万美元,职工人数不足2000人。
2012年,孝棉有着先进的环锭纺40万纱锭、进口气流纺3000头、织机500台,服装设备300台,出售的收益突破20亿元,纳税7000多万元,总资产达21亿元,13年累计纳税逾4亿元,职工人数攀升至5000人,年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
如今,孝棉集团年产能为纱线万件(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设备占70%,精梳纱比重由原来的17%上升到50%,无结头纱由35%升至100%,形成了精梳60S、40S及童装、休闲装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实现了产品从中低支向高支、从纯棉普梳到精梳、从低附加值向高的附加价值的结构性调整和提升,形成了高档纺纱织布服装优化产业链。
近几年,孝棉还在房地产、建筑安装、酒店、典当等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发展成为以纺织、服装为主导,拥有9家子公司的多元化公司集团,包括在襄阳设有安华纺织公司,正在建设10万锭、300台织机、200台服装设备的高档纺织项目。
13年风雨磨励,孝棉集团完成了从“特困企业”向“全国棉纺织行业50强”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湖北省纺织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全省优秀民营企业。
伴随着孝棉改制的成功,孙应安的名字也广为人知,他相继荣获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劳动奖章、湖北省第四届优秀企业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湖北省经济年度十大风云人物、荆楚功勋企业界60年60人等荣誉。孙应安还当选湖北省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现兼任中国棉纺织协会副会长、湖北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湖北总商会副会长。
在孙应安心中,质量是孝棉的生命,只是涉及产品质量上的问题,没有一点讨价还价的余地,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质量方针。
为此,孝棉制定了质量目标:“以客户最高要求为最终目标,精心组织生产,关注每一个细节,热忱做好服务,使顾客满意度最高。”具体指标包括纱线一等品率、服装出厂合格率、顾客投诉处理率均须达100%。
20多年来,孝棉秉承“以人为本,真诚服务”的核心经营理念,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新、人新我恒”的孝棉精神,大力推进精品名牌战略,不断开发新产品。仅2007年他亲任攻关小组组长,就开发出了120支高档次棉纱。“天仙配牌”系列棉纱获“湖北名牌”称号,并被中国纺织总会评为“织纱用户信得过产品。”服装品牌也在国内市场小有名气。
梦想在心中,追求无止境。孝棉以质量支撑产品,信誉支撑市场,纪律支撑企业,创新支撑未来,勤勉化作了业绩,精诚铸就了辉煌。
多年来,孙应安时刻以创业者的精神专注并推动纺织事业的进步,不断加大科学技术创新力度,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孝棉增长方式逐渐由数量主导型向品种质量效益型转变,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贸易型转变,更多地将高新科技纺纱技术融合到传统纺纱中,实现纺织品与人体舒适、吸湿、排汗、瘦身、护肤、除臭、抗菌等保健功能相给合,发展生产功能针织纱、精梳纱、赛络纺、紧密纺、嵌入纺等新型高档纺纱与高档服装和家纺用布,深入研发绿色纺织品,以科技为引擎推动企业跨越发展。
2012年孝棉集团名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我省10条农业科学技术产业链的14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之一,成为棉花科技产业链的龙头企业。
改制13年来,孝棉集团保持了跨越式发展,广大员工也分享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收入水平保持了与社会平均上涨的速度一致的水平。
同时,孝棉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凝聚力得到加强,关心员工、理解员工、提升员工氛围已形成,打造了一支爱岗敬业、真抓实干的干部和员工队伍,涌现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和技术操作能手,员工工资每年递增10—15%。
为吸纳优秀纺织人才,孙应安曾出资在母校武汉纺织大学,面向纺织、服装专业学生设立了“孝棉奖学金”和“孝棉勤奋奖学金”。从母校、郑州纺院等大专院校招收优秀毕业生50余人,人才队伍更加兵强马壮。
抢抓“黄金十年”机遇,孙应安又为孝棉描绘了“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快速推进孝感、襄阳纺织工业园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加快纺纱、织布、服装生产扩能建设,加快棉花种植基地建设,加快国内外市场开拓,加快自主品牌培育,实现集团纺部生产规模达到55万纱锭,出售的收益达到50亿元,税金达到2亿元,产业链销售达100亿元的奋斗目标。“我们将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紧赛纺生产线,扩大喷气式织机产能。”孙应安满怀信心地说,孝棉计划3年内建成全省最大的纺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力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入全国棉纺织业前列。
孝棉的浴火重生,凝聚了孙应安太多的心血与汗水。而在他的脚下,每个成功的落脚点,又都是一个新征程的出发点。怀揣产业报国梦想的孙应安,正朝着打造“百年孝棉,百亿产业”的目标激情奋进!
2008年至今5年,孙应安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任内,累计向全国人大提交建议20余件,涵盖了纺织、科技、教育、就业、房地产、质量体系、垄断等每个方面,以高度的责任感关注民生,关注百姓幸福指数,关注社会的美好发展。
作为一个棉花加工行业的优秀企业家,孙应安始终关注着这个行业发展的脉动,关注着亿万棉农的切身利益。5年来,他共向全国人大提交纺织专项建议8件,为1亿棉农、2000万纺织工人的福祉呐喊,展现了对纺织人的深厚感情。
在《关于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农民工收入和城市待遇的建议》中,孙应安提出,企业和政府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投入,提高投入比例。尽快解决长期困扰纺织业发展的税收“高征低扣”问题,建议政府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大税收扶持,税收返还资金用于提高农民工技能和工资待遇。启动低工资职工收入倍增计划,建立产业工人工资与社会经济提高速度同步的强制性制度。建议为农民进城提供更为完善的福利体系,让农民工彻底市民化,全方面提高农民工福利。
住房向来是民生大事。在《关于解决房地产调控过程中“刚需”问题的建议》中,孙应安说:对首套购房家庭,适当降低门槛,降低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适当延长还款年限,可考虑30至40年,通过制定政策,使“满足首套购房家庭贷款需求”不至成为一句空话。这是落实国家“差别化”政策的最好体现,以保证“居者有其屋”,门槛降低并非放松调控。这充足表现了他对百姓的情怀。
5年来,孙应安不仅是一个建议提交人,更是践行者,他的建议都是经过理性思考提出的,比如科技方面,纺织是一个传统行业,他认识到将高新科技深度融入纺织体系中,才能走出纺织行业的光明道路。比如教育方面,公平教育,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大力推进教育培训等都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13年来,孝棉集团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壮大的同时,更看重以人为本,增加员工福利,让员工分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员工工资一直增长,每年递增10-15%,2012年员工平均增资200多元,一线元。关心困难职工,对职工子女每年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
集团尽全力解决员工住房问题,自己开发商品房,以成本价卖给员工。为外地务工者提供夫妻间300多间,为单身职工提供公寓式宿舍,并安装空调、洗衣机,不断改善职工活动室条件,让员工实实在在感受到企业福利的提高。
公司骨干员工可参与分公司入股分红,共享企业未来的发展成果。同时建立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一批大中专学生和基层管理人员走上中高层管理岗位。
孝棉集团与祖国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时刻不忘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2008年汶川大地震,集团上下爱心涌动,仅企业共捐赠现金35万元。
近几年,孝棉集团公益捐赠不断线多万元。这中间还包括向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捐赠100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30余万元;赞助广水市铁板桥村乡村公路20万元;赞助安陆市赵棚镇革命老区、阳新希望学校等10余万元;捐赠孝感市红十字会、光彩事业各10余万元等。
我省是种棉大省、纺织大省,近3年年均种棉面积758万亩,占全国9%,总产52万吨,占全国7.26%,面积、产量和产值均列全国第五位,居长江流域棉区之首。
但我省也是原棉消耗大省,年需求量在100万吨左右,48%的原棉靠外购;棉花单产每亩69公斤,无论是市场空间还是单产,我省棉花科技产业链潜力都很大。从产品上看,棉花、棉短绒、棉籽油、棉籽饼粕、棉籽壳和棉秆都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去年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重点依托14家农产品加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打造粮食、棉花、油料、水产、畜牧等10条农业科学技术产业链,以孝棉集团为龙头的棉花科技产业链名列其中。
发展以孝棉集团为主体,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依托,以汉川、应城、仙桃、天门、监利、枣阳等成片棉产地为基地、以省供销社提供保姆服务的棉花科技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将实现种棉加工、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使棉花加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棉农结成利益共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有利于理顺棉花基地资源掌控能力、棉花企业深加工能力、物流配送能力、销售服务能力、棉产业链国际化能力,有利棉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棉农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转变,加快棉产业现代化进程。
棉花科技产业链将以创新驱动、科技支撑、要素集成、产业联动、壮大龙头、做强主体、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形成合力等原则实施,通过整合各种科技资源,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棉产业链中关键性的重大技术难题,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棉花种植加工核心技术,为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打造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围绕融资、科技、品牌、基地等多个层面,孝棉集团将与棉花收购企业组织务实合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共同推进“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快棉花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多赢。
到2015年,孝棉集团产业链规划是:在孝感总部技改投资3亿元建一个5万锭的高档紧赛纺和涡流纺,新增100台喷气织机;改造10万锭紧赛纺;在襄阳搬迁、扩建一个10万锭高档紧赛纺、300台高档喷气织机的新厂。建成汉川、应城、仙桃、天门、监利、枣阳等优质棉花生产基地10个,基地生产规模达到50万亩,其中集约1万亩土地用于种植中长棉等优质棉。
到2015年,自有纺锭总规模达到55万锭,另参股和承包租赁30万锭,出售的收益突破50亿元,年税金达到2亿元,累计带动基地棉农增收12亿元;拥有1000台高档喷气织机,500台服装设备,纱线万件(套)。整个产业链公司实现出售的收益100亿元。
到2015年,孝棉集团科技规划是:在棉花产业链上、中、下游同时发力,打造完整高科技棉花产业链,包括组建孝棉纺织服装工程研究院,将目前省级技术中心发展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申报孝棉集团涡流纺子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进口瑞士棉花全自动检测仪,开发电脑自动配棉平台,以最佳配棉提高纱线质量。
同时,开发棉花种植新品种新技术5至10个,棉花加工研发新产品5至10个,专利技术和产品5至10项,累计投入研发资金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10亿元以上,基地新品种培育中心6个,创建省级著名商标3至5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棉花加工业产值与棉花产值之比达到2.5:1;完成天然彩色棉、中长棉、高等级棉、紧赛纺、涡流纺、功能性针织纱等科技攻关计划,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大幅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并带动棉农大幅增收。